在制药、电子、生物工程等对空气洁净度要求严苛的行业,其高效过滤器泄漏风险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合规性。根据ISO 14644-3等国际标准的权威指导,检漏需通过科学方法验证过滤器的完整性与密封性。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基于法规标准如何选择合适的高效过滤器检漏方法?
一、ISO法规要求
ISO 14644-3《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3部分:检测方法》
检漏方法选择:明确推荐气溶胶光度计扫描法作为高效过滤器泄漏测试的主要方法,要求通过释放气溶胶(如PAO/DOP)并测量下游浓度,判断泄漏率是否≤0.01%。
测试条件:要求上游气溶胶浓度需稳定且≥20 μg/L,扫描时采样头距过滤器表面20~30 mm,移动速度≤5 cm/s,覆盖过滤器全断面及密封处。
二、气溶胶光度计扫描法 vs. 粒子计数器法
优势:快速直观、可定量检测(泄漏率≤0.01%),操作简便,支持实时扫描和泄漏定位。
操作要点:需使用气溶胶发生器(如PAO/DOP)和光度计(如GTI 3990/3991),按ISO标准调节上游浓度至10~20 μg/mL,扫描速度≤5 cm/s。
适用场景:适用于更高洁净级别(如ISO 3级)或微小泄漏检测,需测量上下游粒子数并计算泄漏率。
优势:灵敏度高,可检测低至0.3 μm的颗粒;局限性:耗时较长,成本较高,需专业人员操作。
三、方法选择建议
优先选择气溶胶光度计法:符合ISO 14644-3及GMP要求,适用于大部分制药、生物制品洁净室的定期检漏。
粒子计数法的特殊场景:若洁净室需检测超高效过滤器(如ULPA)或法规明确要求(如EU GMP附录1),可结合使用粒子计数器法。
如您有高效过滤器检漏服务方面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与北京中邦兴业工程师进行一对一咨询对接,为您提供法规方面的专业解读及专业检漏方法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