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在制药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核心公用介质,广泛应用于多个关键环节。它主要用于制备制药用水,确保工艺设备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对无菌工艺设备及器具进行加热与灭菌处理,同时还用于空调系统的加湿作业。依据其应用特性,制药用蒸汽可细分为工业蒸汽、工艺蒸汽及纯蒸汽三大类。
在制药企业中,选择制药用蒸汽需综合考量工艺控制需求、产品特性及风险评估等多重因素。生产无菌制剂时,工业蒸汽与纯蒸汽是两大常用选择。其中,纯蒸汽因其独特的性质,在湿热灭菌柜的灭菌作业以及制药设备或系统的在线灭菌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鉴于制药工业对无菌条件的严苛要求,纯蒸汽灭菌工艺利用饱和蒸汽冷凝时释放的大量潜热,促使细菌蛋白质发生水合作用,进而引发细胞原生质变性,实现高效灭菌。这一工艺已成为制药领域主流的灭菌手段之一。此外,纯蒸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能够更有效地规避风险,确保符合GMP(良好生产规范)的严格要求。
在制药行业中,关于纯蒸汽的技术规范、安装要求及质量保证的专门行业指南相对稀缺。《中国药典》目前尚未为纯蒸汽设定明确的官方质量标准。因此,纯蒸汽的制备与纯度监管通常参照与注射用水相关的指南执行,但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还需额外考虑蒸汽质量的相关要求,如限制不凝性气体的含量、控制过热度以及确保干燥度等。在国际层面,英国标准如EN285和HTM 01-01等,为生物工艺与制药工业提供了纯蒸汽纯度与品质的具体指标,涵盖了材料的技术规格、表面处理、材料连接方式以及全面的质量保证要求,为行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纯蒸汽质量要求既包含蒸汽中各种化学杂质、压力波动,也涉及干燥度、不凝性气体含量及过热度等潜在影响因素。
蒸汽中冷凝水过多会阻碍热量传递,使实际接触温度低于设计温度要求。HTM01-01规定:金属载体灭菌时干燥度不低于0.95,非金属载体灭菌时不低于0.9。
系统内空气未完全排除会形成冷点,导致设计温度无法达到。HTM01-01规定:每100m³饱和蒸汽中,不凝性气体体积不超过3.5ml(即3.5%V/V)。
过热蒸汽性质类似干燥空气,传热效率低,潜热释放不足无法达到灭菌要求。HTM01-01规定:纯蒸汽压力降为大气压时,过热度不超过25℃。
饱和蒸汽灭菌的半对数模式有一个假设,即饱和蒸汽中没有不凝性气体以及过热现象。湿蒸汽、过热蒸汽和含有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对多孔/固体物品程序的灭菌率有潜在的不良影响。
不凝性气体测试的必要性:
不凝性气体是蒸汽发生器生产的蒸汽中可能夹带的气体。这些不凝性气体(比如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使蒸汽从纯的、汽相状态的水成为蒸汽和气体的混合物。
过热蒸汽是指在某一压力下,其温度值超出该压力下的沸点温度。过热蒸汽是一种透明的无色气体,只有当温度下降到沸点温度时才会发生冷凝。只有这时才会产生灭菌所需的水汽,因此对工艺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蒸汽的干燥值(一个干燥百分值的测试)是饱和蒸汽灭菌程序所用蒸汽中携带液相水量的测试值。干燥值为0表示有100%的水,干燥值为1.0 表示不含液相水的干燥蒸汽。
在日常灭菌过程中,不希望采用湿润的蒸汽,因为与干燥蒸汽相比,能量较低,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载荷湿润。因为由于水分的存在,细菌截留性能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湿润的载荷被视为是未灭菌的。
针对飞检检查,验证部门需定期对纯蒸汽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与验证。若条件允许且具备专业验证人员,推荐选购符合法规标准的纯蒸汽三项品质测试仪套装,以实施定期检测,确保结果更为精确可靠。若缺乏相应的验证人员,则可委托具备CMA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并获取合格的检测报告,这种方式同样符合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