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洁净间来说,一般有如下测试操作: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的测定。供参考的分工协作如下:
-
-
-
生产部空调操作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调控,并及时反馈信息。
-
-
质量控制部人员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配制、计数、报告的完成。
-
-
-
当然,上述的工作分配职责,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定义安排,分享的这个,只是其中某个企业的。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定义好谁该干什么。
-
A级:指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 当然,还有一些诸如CNC, 百级、千级、之类的概念,这里不做展开讨论。相信法规在完善,药品与医械会逐步统一的。
-
标准规定: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有特殊要求车间根据工艺控制。
-
温度观察:检查温湿度计是否完整,视线正对温湿度计水平读取显示的数据,需要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
湿度观察:视线正对湿度表,准确读数。需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
需要加水的湿度计,在观察前应检查在蓄水腔内是否有水,无水则需加入适量水,再观察湿度。
-
洁净区的温湿度每天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
设备计量人员每年至少组织校验一次监控系统的仪器设备。
-
湿度观察:标准规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2-3帕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
-
洁净区的静压差以微压差计显示,每日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包括洁净区与室外,不同洁净级别间及所有有压差指示的房间)。
-
测试时所有的空调系统和层流系统应处于连续的正常运行状态。
-
-
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检查原因,必要时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
-
-
洁净区的噪音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在经过设备大修、厂房改造、工艺布局调整等变更的时候应在变更结束后重新检测噪音。
-
检测方法:检测点布置,当面积≤50m2时,仅测房间中心一个点;当房间面积较大时,每增加50m2增加一个点,测点距在1.2m。
-
标准规定:洁净区主要操作间照度不得少于300勒克斯,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
洁净区的照度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在经过设备大修、厂房改造、工艺布局调整等变更的时候应在变更结束后重新检测照度。
-
检测要求:室内照度测度必须在室温已趋稳定,光源光输出趋于稳定后进行(对荧光灯必须有100h)。
-
检测方法:测点平面离地面0.85m,按间距1-2m布点,测点距墙面1m。其要求基本与洁净度的测定位置要求相同。记录实测照度值并计算总的平均照度。
-
5.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
-
-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
-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
采样: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
培养:在30~35℃培养,时间为5天。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
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
-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5.5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个人。
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内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开始。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最少采样点数目:沉降菌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不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
|
5.8 采样点的布置:工作区测试点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采样点的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5.9 结果计算
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
式中:m为平均菌落数;
m1为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为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为n号培养皿菌落数;
n为培养皿总数。
结果评定: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的空气中的微生物。
洁净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符合所选定的评定标准。见表3。
级别
状态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标准(静态) |
<1个/皿 |
≤1个/皿 |
≤3个/皿 |
≤10个/皿 |
标准(动态) |
<1个/皿 |
≤5个/皿 |
≤50个/皿 |
≤100个/皿 |
若某洁净区的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行消毒,然后重新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重新测试仍不合格,按“洁净室环境监控管理规程”进行超标调查。
-
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
-
-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六、浮游菌
浮游菌采样器
6.1 取样前准备工作:
-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 在超净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15ml的装量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 将制备的营养琼脂平皿倒置于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取出逐个检查,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6.2 采样:将上述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皿交与QA人员取样。
6.3 仪器、设备和培养基: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φ90mm×15mm)、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恒温培养箱
6.4 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得采样量(L)。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6.5 测试方法:测试用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6.6 采样程序: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品缝隙高度。置采样器于采样点后,开启采样器、转动定时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6.7 测试状态:浮游菌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已经消毒过。测试状态为静态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6.8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和被测环境级别的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人员不得多于2人。
6.9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最少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最小采样量,见下表:
面积(m2) |
洁净度级别 |
A |
B |
C |
验证 |
监测 |
验证 |
监测 |
验证 |
监测 |
<10 |
2~3 |
1 |
2 |
1 |
2 |
— |
≥10~<20 |
4 |
2 |
2 |
1 |
2 |
— |
≥20~<40 |
8 |
3 |
2 |
1 |
2 |
— |
≥40~<100 |
16 |
4 |
4 |
1 |
2 |
— |
≥100~<200 |
40 |
— |
10 |
— |
3 |
— |
≥200~400 |
80 |
— |
20 |
— |
6 |
— |
400 |
160 |
— |
40 |
— |
13 |
— |
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对于单向流或送风口,采样器采样管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管口向上。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离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1m以上。采样时,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6.9 培养:取样结束后将平皿复倒置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并以未采样的营养琼脂平皿作对照皿。
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6.10 计数:培养结束,将上述培养后的平皿取出,逐个点计菌落数,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并记录。
6.11 结果计算:
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
平均菌落数m=
式中:
m为该房间(或区域)的平均菌落数;
m1、m2‥‥‥mn为该房间(或区域)各取样点的菌落数;
N为培养皿总数
记录: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测试状态及测试数据。